這篇是生產文的續集,
要來詳述中山醫大慶院區產後的住院照護、住院環境及費用。
選擇母嬰親善醫院的原因
NAORI的第一胎全親餵失敗,
在婦產科生產完後沒有人指導哺乳,
到月子中心後寶寶乳頭混淆,有時吸有時不吸,
後來搞得自己雖然是全職媽媽卻得定時擠奶,每天要擠個5~7次,
為了想給寶寶全母奶到2歲,
一直持續擠奶擠了1年3個月(懷孕後不舒服才停止),
其實剛開始帶寶寶的時候覺得就這樣擠奶全瓶餵也沒什麼不好,
而且寶寶也很快就喝完了,
沒想到寶寶越來越大,需要媽媽陪伴的時間越來越多,
每每擠奶都要看寶寶在一旁無聊,
讓NAORI覺得如果可以全親餵,就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了,
當時也嘗試過瓶餵轉親餵,最終還是失敗了,
而全母奶全瓶餵需要很大的毅力與決心一直堅持著,
導致NAORI曾經有一段時間看到擠奶器就會想哭,
種種的因素讓NAORI抱著第二胎一定要全親餵成功的決心,
唯有全親餵二寶,NAORI才有辦法在日後自己一打二,
以上是NAORI非得全親餵成功的個人因素,
於是選擇了母嬰親善醫院(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),
這裡倡導24小時親子同室,
而NAORI找的產檢醫師也是支持母乳的醫師,
所以NAORI從產檢到生產都在這裡,
如果您是新手爸媽,
NAORI想說24小時親子同室其實有點累人,
媽媽剛用盡力氣生產完,沒怎麼休息就要開始哺乳,
寶寶醒來的次數很多,媽媽也沒辦法好好睡覺,
要學著換尿布,學著清潔臍帶傷口,還要猜寶寶為什麼哭,
也許除了哺乳外還要安撫寶寶的情緒,
照顧寶寶的同時自己的傷口會痛,
再加上乳頭敏感親餵寶寶時也會痛,
可能還有更多NAORI還沒說到的事,
請新手爸媽如果要親子同室一定要先做好心理準備,
不過這些就只是一開始而已,之後會像倒吃甘蔗越來越輕鬆的,
NAORI覺得...
親子同室真的可以幫助媽媽在哺乳及照顧寶寶的部分更快的上手,
自己照顧的時候,該遇到的問題在醫院或月子中心都先遇到了,
回家後自己照顧時就比較沒問題囉~
不過還是要說...
產後的情緒較不穩定,
如果真的覺得壓力太大就不要親子同室,
以後再慢慢學也沒關係,
媽媽要好好休息,才有力氣可以照顧好自己跟寶寶呀~
(上集卸貨文請點我)
產前衛教告知費用及參觀
在懷孕後期的某次產檢有產前衛教,
衛教時護理師有提到生產及住院病房費用,
當時告知NAORI的資訊為待產+生產同一間的樂得兒病房費用8000元,
(僅生產而已,非產後住院病房,詳情請搜尋樂得兒或LDR)
住院病房是單人房8000元/日、雙人房2500元/日、健保房(三人房)免費,
NAORI當天就馬上到10樓參觀住院環境了,感覺很大間又乾淨明亮,
而且就算是三人的健保房,空間也不會太小,
不像NAORI以往認知的健保房很小很擠那樣,
所以當時有把健保房也列入考慮,
後來詢問親子同室時會不會互相影響休息時間,
護理人員告知10樓為婦科及產科共用的病房樓層,
不一定每床都有寶寶,但互相影響是難免的,
跟阿光討論過各種因素後,決定以雙人房為優先選擇。
產前衛教還有一本產前母乳哺育衛教手冊。
10樓 雙人病房
生產完後,
護理人員告知健保房有床但要等待整理,雙人房則可隨時入住,
阿光希望住院品質不要太差,於是決定直接入住雙人病房(2500元/日),
病房的設備有冷氣、
冰箱、
衣櫥、
電視、
床邊櫃及電話,
床邊櫃的抽屜裡只有一本住院須知,其他格都是空的可以放東西,
躺椅,也是照顧者睡覺的床,
榕榕來的時候會踩在椅子上從窗戶往下看火車,
吃飯的時候也在這張椅子吃、
病床用餐的桌子,阿光跟NAORI一起吃飯,NAORI只能吃月子餐,
阿光買了很香的麻辣臭豆腐,被NAORI念了還一臉無辜,
除了躺椅以外還有這張椅子,
我們住的位置比較靠窗,感覺很明亮,白天不開燈也沒關係,
病床床頭有插頭,
還有電燈,
有共用的廁所,沒有浴缸僅有淋浴設備。
這次住的雙人病房在前兩天隔壁床都沒有人住,
到第三天下午才有人住進來,我們住了兩天的偽單人病房覺得很開心
公共空間
配膳室有飲水機、微波爐等,這邊阿光沒幫忙拍到照片,
旁邊的更衣室有投幣式洗衣機、烘衣機,
想換乾淨的住院服是到這邊拿,要換洗的衣服放在汙衣桶,
另外還有垃圾桶、資源回收桶、尿布回收桶。
其他還有什麼NAORI也不清楚,這篇的照片幾乎都是阿光拍的,
NAORI住院期間都在病房裡休息完全沒出門,
只有要出院那天才到嬰兒室做出院衛教。
媽媽與寶寶的產後照護
中山醫的媽媽及寶寶的照護人員是分開的,
10樓的護理人員負責媽媽的產後照護,
包含量體溫血壓、詢問恢復狀況、指導按摩子宮、
提醒按時吃藥、幫忙清潔傷口等等,
只要跟媽媽有關的都由10樓的護理人員來照護,
每天也都會有醫師來巡房;
寶寶則是由9樓的護理人員負責照護,
包含幫寶寶洗澡(推到9樓洗好再推回病房,同時會順便量體重)、
量體溫、紀錄寶寶的喝奶時間及奶量、紀錄寶寶的大小便情況、
協助指導媽媽正確的餵奶姿勢等等,
因為照顧媽媽跟寶寶的護理人員是分開的,
所以幾乎沒有找不到護理人員協助的困擾,
有時候還會有"怎麼一直有護理人員進來"的感覺,
NAORI個人覺得中山醫的產後照護很不錯,
這幾天住下來遇到的護理人員態度都很好,
因為NAORI不太會親餵寶寶,
一直很擔心住院期間遇不到護理人員現場指導親餵,
不過實際上NAORI在寶寶要喝奶的時間遇到護理人員指導親餵至少4次喔!
(都不是同一個人)
每次親餵指導後都讓NAORI再更熟練一點點,
雖然親餵時會因為乳頭敏感非常痛,
痛到給寶寶吸之前還要先倒吸一口氣再開始,
而且寶寶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喝到,讓NAORI感到很沮喪,
但住院期間遇到幾個非常溫柔的護理人員指導時的鼓勵,
讓NAORI覺得很窩心也比較有信心了,
其中一位還因為NAORI乳腺不暢通,
在大半夜幫NAORI按摩乳房大概十分鐘之久,
讓NAORI超級感動又感謝,眼淚都快掉下來了
NAORI有護理人員這麼幫忙但母奶之路還是有點坎坷,
因為NAORI不太會手擠奶,
除了親餵以外,寶寶還有用針筒喝極少量NAORI用收集的手擠奶,
住院第二天時寶寶的尿布沒什麼濕,
因為換的片數太少,護理人員有說要加油,
他們會幫忙注意寶寶的狀況,
沒想到第三天早上寶寶的體重已經掉到一定的程度,
連小兒科醫師都建議補配方奶給寶寶了,
護理人員給NAORI一張配方奶同意書要簽名,NAORI好難過,
雖然簽了還得到一瓶現泡的配方奶,但NAORI還是想努力看看全母奶,
於是決定直接跟護理站借美樂吸乳器,
(儲奶瓶是自備的,NAORI家中的吸乳器就是美樂)
用吸乳器後每次集乳都比手擠奶多了一倍以上,奶量也越來越多,
不過護理人員有提醒產後前三天用吸乳器可能會導致乳房受傷,
而NAORI是因為之前擠了1年3個月,
已經很習慣使用吸乳器了所以比較不擔心,
自從借了吸乳器後,NAORI開始努力的補奶給寶寶,
親餵+杯餵一起來,
補到第四天早上出院前寶寶的體重已經跟出生時一樣重了,
尿布量也正常,
雖然一直不斷的親餵+擠奶是辛苦了點,
但看到寶寶體重回升NAORI覺得辛苦得很值得。
P.S.:集乳的針筒直接跟護理站拿就好
9樓 嬰兒室
9樓的護理站空空的沒有人(都在嬰兒室),
想進嬰兒室要先按門外的對講機,
護理人員會詢問是哪個病房及有什麼事才開門,進出有控管,
進去後可先在這個地方等一下護理人員,
如果要餵寶寶,從旁邊的門走進去一點有間哺乳室,
護理人員會請媽媽在哺乳室等一下,
他們再從嬰兒室抱寶寶來哺乳室給媽媽,
哺乳室的設備很齊全,也有能靠背的沙發椅,
餵完只要按鈴就會有護理人員來接走寶寶了,
嬰兒室則在更裡面,
因為親子同室的關係,
NAORI只在出院那天早上有使用到哺乳室(沒拍到照片)。
出院衛教及預約回診
中山醫的出院衛教很清楚完整,
不但有影片幫助新手父母理解接下來會遇到的狀況,
有問題還可以現場發問,
中山醫還有自己做的全彩母乳哺餵手冊,
內容有母乳相關的知識及各種哺餵、保存方法等等,
還有一本新生兒照護手冊,
關於照護上會遇到的問題及新生兒疾病、注意事項在手冊裡幾乎都有,
感覺很用心,衛教時護理人員也說有問題可以打電話回來問;
預約回診的部分產婦及新生兒都先預約好了,
在預約當天回診即可(不想在中山醫回診也沒關係)。
新生兒篩檢的報告也會在出院衛教的時候拿到。
生產及住院費用
分成兩張繳費單,一張媽媽一張寶寶的,
NAORI住的是雙人病房2500元/日,三天下來住房費用7500元,
再加上一些有的沒的共7900元,
寶寶的部分1380元,媽媽跟寶寶三天總共9280元,
NAORI沒有訂住院餐,住院餐是NAORI在孕期就先訂好的(之後會再分享),
(PTT有板友補充住院餐800元/日,便宜好吃份量大);
另外要特別說明一下停車問題,NAORI待產是半夜前往,
中山醫大慶院區的停車場沒有24小時,阿光當時先停在路邊,
隔天回家載榕榕跟NAORI的媽媽過來是停在中山醫的停車場,
這邊1小時20元,看診跟住院都沒有停車優惠喔!
(有的醫院憑掛號繳費單有優惠)
如果在附近找不到位子而停在中山醫停車場,
3天下來的停車費是會有點驚人的。
(PTT有板友補充停車費有每日上限,可能是300元/日)
贈品及其他
贈品有幫寶適尿布+折價券+集點卡、好奇尿布+折價券+尿布小百科、
嬌生嬰兒沐浴精、一之鄉及金格的彌月試吃,
另外溫度計跟吸鼻器是寶寶使用過的,看住院明細應該是自費的。
後記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(大慶院區)的產後照護及出院衛教都做得很好,
護理人員親切且有問必答(或者會想辦法幫忙處理),
雖然沒計畫生三寶,但要是有機會NAORI還是會回到中山醫生產的。
以上~
相關文章:
[生產] 二寶卸貨 in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慶院區(40W)
相關文章分類:
NAORI 的 FB粉絲專頁
↑想要追蹤尚未發佈的系列文章,可以按讚選擇接收通知或搶先看喔~
↑榕榕&莛莛的成長日記